谭伟是利川市委办的一名年轻干部。2018年,28岁的他来到文斗镇大杉树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村党支部书记,带领村支两委发展壮大产业、提升基层党建水平,为村民修公路、扩销路、谋发展。短短一年时间,大杉树村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绿色乡村等殊荣。
刚到大杉树村时,谭伟挨家挨户走访。在七组走访时,看见60多岁的米仁发正在家手工编制藤椅,做工精致的藤椅吸引了谭伟的目光。谭伟了解到,米仁发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,身患糖尿病,不能做重活,只能靠编制藤椅补贴家用。谭伟将手工藤椅的相关信息发到朋友圈,帮助米仁发销售藤椅。
大杉树村山高岭峻,最低海拔450米,最高海拔1050米,适宜种植红茶。2018年,大杉树村以村级集体经营组织霞岭杉红生态旅游开发中心为主体,流转了500亩土地,建成高标准利川红茶叶基地。基地建成后,村民通过土地入股、务工、产生效益分红等增加了收入,共带动154户488人脱贫增收。
村民杨先进和妻子李克云是利川红茶叶基地的受益者。2018年,杨先进因背部受伤无法外出务工,只好回到家乡。了解到杨先进肢体四级残疾、李克云言语二级残疾的情况后,谭伟动员杨先进、李克云到基地务工,解决杨先进一家的收入问题。
村里大部分小组得到了发展,与村委会隔山相望的十组成了谭伟的心病。十组共有33户106人,其中贫困户15户42人。虽然该组距离村委会仅5公里,但村民回家时,需要骑摩托车绕行至重庆市黔江区黎水镇黎水村、咸丰县活龙坪乡盘海田村,还要经过陡滑的山路和经常涨水的河流。
因为要从别人的地盘过路,每年都要筹钱补路、铺路基,从2009年到2017年该组累计筹资超过6万元,十组村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。
以前走路到文斗镇上赶场要2个多小时,走到村委会要40分钟,还要坐船过河,学生上学要家长送到河边,到河对岸了再走过去,不到天黑不会回家。回忆起以前,十组组长陈绍克满是心酸。
谭伟积极争取项目,希望通过整村推进交通项目改善十组的交通条件。待争取到项目后,难题又来了项目资金有限,没有施工方愿意接手项目。当时修十组的通组公路,财政投入资金只有39.8万元。谭伟说,四五家施工方都不愿意做这个事。
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谭伟带领尖刀班成员家家到、户户落,召开小组会近十次,号召、组织十组村民出工出力。原计划只能修建1.255公里的路,通过重新计算,预计可以改扩建2.8公里,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。
交通便利了,村民生活也驶上了幸福快车道。十组建了100亩高标准利川红产业基地,9户居民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,4个小水窖建成实现了自来水到家,电网得到改善。村民逢人便夸,这是谭书记的功劳。